產氣莢膜梭菌致病機理和流行病學!
時間:2022年05月24日作者:本站
壞死性腸炎的自然發(fā)病日齡為2周齡至6月齡。大多數報道表明,飼養(yǎng)在墊料上的肉雞的發(fā)病日齡為2~5周齡。有3~6月齡地面平養(yǎng)商品蛋雞發(fā)病的報道,有12~16周齡籠養(yǎng)后備蛋雞爆發(fā)壞死性腸炎的報道,有籠養(yǎng)成年商品蛋雞發(fā)病的報道。有小火雞、7~12周齡火雞爆發(fā)壞死性腸炎的報道。
臨床癥狀
自然爆發(fā)該病時,病禽表現為:明顯至重癥的精神沉郁、食欲下降、不愿走動、拉稀和羽毛蓬亂。病程短,短禽無外在癥狀而常發(fā)生急性死亡。
病理變化
大體病變
自然發(fā)病時的剖檢病變常局限于小腸,以空腸和回腸多見;然而,也有盲腸病變的報道。小腸質脆,充滿氣體。腸粘膜覆蓋一層黃色或綠色偽膜,有些偽膜結合得較疏松,有的結合得很緊,常描述為“土耳其浴巾”樣外觀。也報道過有血斑,但出血不是本病的主要特征。實驗感染產氣莢膜梭菌后3h可見十二指腸和空腸粘膜增厚,色灰暗,到5h便可見腸粘膜壞死,隨后可見粘膜發(fā)生嚴重的纖維素性壞死性腸炎,并形成白喉樣偽膜。發(fā)生典型和亞臨床型壞死性腸炎時,肝炎的典型表現是肝腫大、呈棕色有壞死灶,且發(fā)生膽囊炎。
組織病變
自然感染的組織病變特征是腸粘膜嚴重壞死,壞死灶表明黏著大量纖維素及細胞碎片。病變最先發(fā)生在腸絨毛頂端,上皮細胞脫落,細菌在暴露的固有層上定植,伴有病程延長,壞死區(qū)域由微絨毛頂端想隱窩深入。壞死可深入腸道黏膜下層和肌層。細胞碎片上常黏附許多大桿菌。耐過禽出現再生性變化,包括隱窩上皮細胞增生,有絲分裂相細胞增多。上皮細胞以立方體上皮細胞為主,杯裝和柱狀上皮細胞相對減少。腸絨毛相對短而平。在許多病例中,腸道內也可見各種有性和無性階段的球蟲。
診斷
病原分離與鑒定
依據典型的剖檢病變和組織學病變,以及分離到產氣莢膜梭菌即可確診該病。臨床上,壞死性腸炎病例的腸內容物、腸壁刮取物或出血性淋巴集結中采樣,接種血液瓊脂平板37℃厭氧培養(yǎng)過夜,很容易分離出產氣莢膜梭菌??砂?ldquo;病原學”部分的介紹對產氣莢膜梭菌進行鑒定。有些商品化的培養(yǎng)基不不太適于產氣莢膜梭菌的選擇性培養(yǎng)及計數,除非與其他特異性鑒定試驗結合起來。
可利用夾心ELISA試驗,根據產氣莢膜梭菌和毒素的量對患病禽和健康禽進行篩選。可用PCR方法對雞胃腸中分離的產氣莢膜梭菌進行定量檢測,也可檢測產氣莢膜梭菌內的α毒素基因。
鑒定診斷
注意將本病與潰瘍性腸炎、布氏艾美耳球蟲和巨型艾美耳球蟲感染相鑒別。潰瘍性腸炎由鵪鶉梭菌感染所致;其特征性剖檢病變?yōu)樾∧c遠端及盲腸上有多處壞死和潰瘍病灶,肝臟也有壞死灶。如前所述,壞死性腸炎的病變僅局限于空腸和回腸,而盲腸幾乎沒有或沒有病變。這些特征可區(qū)分壞死性腸炎和潰瘍性腸炎,分離和鑒定病原后即可確診該病。布氏艾美耳球蟲感染引起的剖檢病變與該病相似,但鏡檢糞便涂片、腸粘膜觸片和腸道切片即可證明有無球蟲存在。最后要提醒的是,壞死性腸炎和球蟲病常同時感染某一雞群。因為,確診時需要檢測一種或兩種病原。